在制造型企業, 每位員工都應該學習和了解生產管理的相關知識,以達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做好準交率的目的。

一、電子看板的介紹
看板(Kan ban)一詞起源于日語,是傳遞信號控制生產的工具,它可以是某種“板”,如卡片、揭示牌、電子顯示屏等,也可以是能表示某種信息的任何其他形式,例如:彩色乒乓球、容器位置、方格標識、信號燈等。
所謂看板管理,也就是對生產過程的一種管理,它可以記錄我們生產的產量,整個生產流程的記錄,上一道工序生產的生產后,然后在一定時間內運送到下一道工序的整個流程的管理。總體來說,看板方式也就是對生產過程中各工序的生產活動進行信息上的控制。通過生產看板可以了解到我們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二、生產看板管理的作用
1、指示作用
按照看板指示的數量進行我們的生產作業和運輸,這也是看板的最基礎的功能。生產看板具有一定的指導功能,他可以促使現場的管理人員對生產的優先順序做到一目了然,整個生產的過程中根據生產的計劃對生產的作業作出生產指令,各生產工位的生產狀況也可以通過看板一目了然。
2、目視化管理的作用
①、物料標識的作用
產品零配件等產品也可以通過附有的看板,明確判斷庫存號、產品名稱、產品編號等等,這樣方便顯示正在生產的產品、將要生產的產品和個產線的運行負荷狀況。
②、控制生產過量的作用
通過生產看板的數據顯示,方便管理者發現生產或搬運過程中是否過量。各工序間通過生產看板來協調生產和運送,當生產看板上顯示數量減少,這樣我們就知道想用的制品也在相應的減少。靈活的應用看板能夠防止過量生產產生的浪費,控制生產成本。
③反應生產線的進度情況
我們管理者在發放生產作業的時候,通過看板反應的數據對各工位的工作量進行合理的分配,這樣可以控制必要額物品、必要的時間、對必要的量進行生產。
3、現場改善的作用
電子看板作為目視化的管理工具,如果能正確理解、正確應用看板,就會發現它作為制造行業生產改造的重要工具不是浪得虛名。通過看板,管理者容易發現生產過程中的異常,讓我們可以有效的采取預防措施,減少生產異常的發生。

三、看板管理的五大原則
1、后一道工序只有在有必要的時候,才向前工序領取必要數量的零部件,需要徹底改變現在的流程和方法。
2、前工序應該只生產足夠的數量,以補充被后工序領取的零件:在這兩條原則下,生產系統自然結合為輸送帶式系統,生產時間達到平衡。
3、不良品不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沒有庫存,后工序一旦發現次品必須停止生產,找到次品送回前工序。
4、看板的使用數目應該盡量減少:看板的數量,代表零件的最大庫存量。
5、應該使用看板以適應小幅度需求變動:計劃的變更經由市場的需求和生產的緊急狀況,依照看板取下的數目自然產生。

四、如何實現看板管理的目的
看板管理的目的在于適時、適量、適物的生產
1、前工序生產的均衡化
通過提高前后工序生產的均衡化程度,減少維持前后工序不平衡的在制品所對應的看板數。
2、減少看板
有計劃地主動減少看板,如出現問題,則找出原因。當需要找出某一作業點生產上存在的問題時,則減少發出的生產看板數;當需要找出搬運方而后工序工作點存在的問題時,則減少發出的傳送看板數。當采用最簡單易行的、花費最少的方法使生產在新的庫存水平能夠平穩地運行時,再減少一些看板。重復以上過程,直至不需要看板,就完全實現了準時化生產。3、全員參與
要讓每一位員工參與發現問題及想辦法來解決所發現的問題。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且有些問題及好的解決方法可能只有具體作業者最清楚,所以要讓何一位員工參與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如何減少調整準備時間、如何更好地確定設備保全周期減少停機時間,如何更好地防止品質問題的發生等,發揮全員智慧解決類似問題,就能更好地實現精益生產,減少在制品數量。只要初步實現了拉動式方式組織生產,就可以沿著精益生產指引的方向不斷改進。

看板管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要在不斷地生產中解決我們生產所面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各階層管理者需要面臨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作業的要求也越來越細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需要面對更多的問題,我們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完善,永遠追求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