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無標準答案,所以要允許容錯性和彈性。一刀切的做法傷害的內部關系,更是員工的積極性。決定員工在職場中發展的因素中,除了薪水、發展前景、福利水平等硬件外,最重要的就是管理水準。一個好的管理會最大化的促進員工的積極性,幫他們找到歸屬感;而一個差的管理能讓劣幣驅逐良幣,蘊蓄出負能量的風氣。
在增加管理水平的這條路上,很多公司容易犯下的一個錯誤就是過度管理,認為什么都給你規定好了,就按照這個最高標準來執行就好。但是 這種忽略個體特征,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很容易變成我們常說的過度管理。
什么是管理過度?
管理過度在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中是非常顯而易見的一個現狀,比如說組織結構層級過多;比如說制度形式大于內容;又比如說流程繁雜且冗長;或者說會議過多且質量差......
我們知道,在企業成長的同時,企業的工作也愈加的繁瑣,業務流程越來越復雜,當現行很多企業在推行所謂的精細管理的時候,無疑解決了很多繁瑣的程序,讓工作變得流暢了。但不能就此忽略主觀上的人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企業發展過程中以人為本才是企業管理的基礎。而在實際工作中,精細管理怎樣達到管理上的平衡,掌握好管理的度,也是很多企業面臨的一個問題。
面臨同樣管理困惑的企業有很多,它們對繁瑣和復雜的管理,往往因掌握不好管理的程度從而讓企業陷入困境。中小企業面臨的管理過度問題概括起來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制度過于復雜
很多企業都搭建了自己的管理體系,包括戰略管理、采購管理、生產管理、安全管理、環境管理、質量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企業文化等企業管理的方法面面。而在很多企業中,這些看上去全面完善的管理體系常常只是擺設,就是因為管理制度過于復雜、理論化而無法有效得到應用。
其實但凡沒有過億的企業,其制度都不要太復雜,工作重點應該在經營上而不是管理上。
第二種情況:過于嚴苛
當下,細節管理、重在執行在企業管理者口中是常見的口頭禪。似乎制定了最嚴格的標準和制度,就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解決一切問題了。
某企業為杜絕員工因上廁所而降低生產效率,就特別規定了女工上廁所的時間和頻率,超出“規定”就要狠狠扣款。這樣的“規范管理”就是管理過度最淺顯、直觀的一個表現。
第三種情況:管理技術的過度使用
有這樣一種現象,很多人都抱怨過各大醫院的過度醫療問題。醫生稱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癥本身,而是死于過度治療。
例如,對于一個早期肺癌患者來說,手術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90%。國際上公認的結論是,這類患者術后化療不受益。但是,我國的治療都是“流水線式”的,多數病人手術后都要“被化療”。
有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本來是早起肺癌,只需要做一次手術,花費兩三萬元基本就可以長期生存。但是,醫生做完手術后,還是習慣性地把他轉給了化療科,病人免疫力急劇下降,隨即肺癌復發并出現腦轉移,于是又做了伽馬刀手術,結果導致了更大范圍的腫瘤轉移。由于醫生的過度治療,老先生不僅花費了30多萬,而且踏上了不歸路。
企業的管理過度與此類似,很多企業不斷嘗試、不斷放棄各種管理時尚,今天實施6S管理,明天搞全面質量管理,后天做流程改造,然后又去做六西格瑪、杠桿管理、質量體系認證、ERP等,其結果由于過度管理而搞得一團糟。
管理過度的負面效應
1、信任危機
由于企業領導人一竿子插到底,使得員工的作用也越來越小,給員工帶來的感覺是“領導對我的工作是極不信任的,他不相信我能夠做好這項工作”。于是,員工在這種氛圍下想著,反正有人會改,也就不用費心來做了。
員工只是把工作當成一個作業來做,因為即使做得再好,領導也要改的。即使做好了,領導還可能會提出批評建議,可能這樣的批評是不正確的,但是員工怯于領導人的權威也不敢與領導人針鋒相對地討論。
在某些時候,領導人并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領導太過自信,濫用自信,濫用就是過度。這類領導不會去圍繞企業目標的實現去制定計劃、分解計劃,不會授權,不會圍繞目標的實現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最終唯一的結果就是把自己“忙死”為止,工作效率極其低下。
2、緊張氛圍
企業領導人過度管理企業內部事務,還會給員工帶來工作情緒上的緊張,員工隨時都會想:領導對我的工作滿意嗎?領導是不是不重視我了?
讓員工揣摩領導的心理,迎合領導的胃口工作,員工的精神壓力往往過大,根本沒有輕松和愉快可言。
員工完全沒有激情、只是機械的做事,更別談什么創造性的工作了。久而久之,企業的效率低下,經濟效益自然也好不到哪里,更別談社會效益了。
3、無效溝通
管理過度的另一個后果是,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將遭遇障礙,無論是員工之間,還是員工與上級之間的溝通,都不是最佳效果。
信息浩如煙海,溝通有無限種可能,理解偏差在所難免,于是各種各樣的復雜情況就出現了。
企業過度管理,也造成員工對上級往往報喜不報憂,只說領導的好話。信息不暢和缺乏雙向反饋,就談不上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和及時性,企業往往錯失良機。
4、官僚作風
領導和管理人員只知道開會、看報表、簽字,很少到現場,很少了解外部市場情況,即使到現場也是走馬觀花轉一圈,完全不了解工作現場的情況,做出的決策往往會產生極大的執行偏差,執行力越強的企業執行的偏差越大,企業的損失也越大。
同時也容易滋生懶惰作風,認為反正有人做,只要聽報告就可以。然后將報告一層層傳遞下去,一項指令需要轉多次才傳給目標受眾,延誤了時間、延誤了時機。
5、推卸責任
因為企業的領導人對任何事情都要過問和管理,這就難免下屬有時是在執行一個錯誤的決定,錯誤的決定必定會導致一個錯誤的結果。而錯誤的結果就必然有人承擔責任,這個人不可能是企業領導者或管理者,只能是具體執行人。
追究責任的結果就是執行人的工資降低或沒有獎金,甚至是被辭退,而不管你以前是如何出色。
勇于承擔責任,是企業領導人或管理者個人魅力的表現和基本素質。
如何跳出過度管理
第一,建立信任。這個要靠授權,明確各自職責,將信息流程的臃腫度將到最低。授權并不是棄權,而是為了更好的利用好權力,也是為了更好的監控權力和掌控權力。不必事必躬親,事事不放心,其實絕大部分員工心中都有想干出一番事情的“理想”。最重要是對下屬有授權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和標準,這就夠了。
第二,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具有毛主席說的“播種機、宣傳隊、宣言書”似的效果,而且力量源源不斷。沒有人是想退步的,只要他覺得有希望且能實實在在的看到希望。
第三,職業規劃。規劃、晉升這一塊移動做的還是不錯的,但前端人員晉升的途徑及時間問題;合同制人員的晉升、薪酬等問題;再有就是培訓和激勵機制。不斷有新的機會出現;不斷有新的思想輸入。能看得到自己的位置,以及位置移動的軌跡和方向。
第四,企業文化。從文化的層面對員工進行再宣貫,文化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員工工作的行為上著手,不斷深化,由制度到行為,由行為到習慣,最終形成觀念的革新和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可。
避免過度管理的方式
一是正確理解執行力和細節管理
二是正確授權。
有效的執行力,不在于管理者事必躬親,而在于營造簡潔、合理和高效的執行機制。同時,注重細節,也不是要管理者對所有細節都了如指掌,那是根本沒影的事。應該注重的是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關鍵細節,以及通過細節反映出的管理的真實情況。所謂“一滴水見太陽”的意思。
授權并不是棄權,而是為了更好的使用權力。授權的前提是必須建立信任和健全的企業管理制度,有效地監督和約束權力。如此管理者才能從繁忙的事物中解脫出來,思考企業戰略層面的重大問題,通過監控決策的實施狀況,實行有效而且適度的管理,避免落入過度的境地。
![]() |
地址 : 東莞市鳳崗鎮雁田村天安數碼城S7棟6樓 |
![]() |
電話:0755-89313800 |
![]() |
傳真:0755-28212820 |
![]() |
sunpn806#sunpn.com(發郵件時請將#改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