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S的發展歷程
20世紀70年代后半期,出現了一些簡單的車間管理系統,設備狀態監控系統,質量管理系統。
20世紀80年代中期,生產現場各單一功能系 統開始整合。
1990年11月,AMR (美國先進制造技術研究中心)提出制造執行系統MES的概念。
1993年,ISA(國際自動化學會)提出MES集成模型。
1997年,MESA (制造企業解決方案協會)提出了MES功能組件和集成模型。
2000年后,MES作為信息化應用,受到時長的廣泛關注。
2013年以后,隨著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中國制造強國戰略,MES得到廣 大關注,引起了應用熱潮。
MES的定義
國外不同的組織和研究機構研究后形成了很多MES的理論和體系,包括MES的定義、定位模型、功能模型、數據流模型,甚至實施方法模型等,但是并沒有統一。比較著名的有以下幾個。
AMR對MES的定義
上層計劃管理系統與底層工業控制之間,面向車間層的管理信息系統
第一層,決策層,主要為企業提供全面管理決策。
第二層,執行層,主要負責車間級的協調,跟蹤,監控。
第三層,控制層,直接負責工廠生產控制的環境。
MESA對MES的定義
MES能通過信息傳遞,對從訂單下達到產品完成的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優化管理
1、MES是對整個車間制造過程的優化,而不是單一解決某 個生產瓶頸。
2、MES必須提供實時收集生產過程數據的功能,并做出相應的分析和處理。
3、MES需要與計劃層和控制層進行信息交互,通過連續信息流來實現企業的信息集成。
ISA對MES的定義
1、發布了(ISA-95企業控制系統集成標準),定義了企業級計劃管理系統與工廠車間級控制系統進行集成時使用的術語和標準。
2、標準涉及的內容:產品定義信息,生產能力信息,生產進度信息,生產績效信息。
3、重要組成部分:四類,九模塊;
資源(人員、設備、材料和過程四個模型)
能力(生產能力過程段能力)
產品定義(產品定義信息模型)
生產計劃(生產計劃和生產性能兩模型)
NIST對MES的定義
1、NIST(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2、為使從接受訂貨到制成最終產品全過程的管理活動得以優化,采集硬件,軟件和各種數據和狀態信息。
e-works對MES的定義
1、e-works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門戶網)
2、MES是一套對生產現場綜合管理的集成系統,MES用集成的思想代替原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生產排產,分布式數控數據采集軟件等車間需要使用的獨立軟件系統。
3、MES設計車間現場管理的人、機、料、法、環、測、能、從生產排產、生產計劃執行,生產工藝指導,生產過程追溯,車間現場數據采集,生產物料供應,設備管控,生產質量管控,在制品管理,人員排班,生產績效分析等多維度對生產現場進行集成管理。
MES的應用現狀
1、自身轉型升級的壓力迫使企業對精益化生產、精細化管理要求的提升。
2、制造企業對MES的投資金額有所增加,暫時還未應用MES的企業,相對謹慎,但也想嘗試有一定預算。
3、MES的產品化程度低,制造企業更多以自主開發或者合作開發的方式實施MES,大多數MES軟件只是做了標準定義的子集。
4、MES項目的實施成功率不高,一方 面企業對MES實施的困難認識不足,對供應商的產品不了解,另一方面MES產品行業性較強,標準化難度大,產品的功能較難符合制造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MES技術發展趨勢
1、集成范圍不斷擴大,通過MES的設計和開發,使不同供應商的MES軟件和其他的信息化構件實現標準的互聯和互操作;
2、實現網絡化協同制造,通過分布在不同地點甚至全球范圍內的工廠進行實時信息互聯;
3、數據交互實時性加強,實現MES直接 與底層控制設備互聯互通,完成信息交互;
4、決策功能日益突出,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現場實時分析和精準控制,實現智能決策;
5、與新興技術的融合和進化,通過工業互聯網、云計算技術使得基于云平臺的應用迅速發展;